茶园建设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高新技术已广泛地运用到我国茶业领域。因此,我国茶园的种植、生产、管理、经营方式都将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我国现代茶园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要求如何?这是广大从业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期《科技兴农》专栏,围绕“现代茶园”建设展开详细叙述,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特别供稿!
1.现代茶园建设内容主要有?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双高标准,推行茶园良种化、园林化、生态化与机械化等核心内容,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茶园的建设目标。
(1)茶园良种化。良种茶园与群体种茶园相比,同样的肥培、管理水平可增产20%~30%;同样的加工技术,品质可提高1~2个等级以上;抗逆性与采摘周期也有一定程度增加。选用良种时要注意品种的适制、适应性,注意早、中、晚生良种的搭配,缓和采摘高峰和劳动力需求,利于茶叶加工持续、均衡。
(2)茶园园林化。从园相外貌看,应该是茶园成片,园地成块,梯级等高,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块分明。这样不仅有利于现代化管理,而且由于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网,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湿度,调节园区气温,改变茶园的微域气候,避免或减轻茶树遭受气象灾害,都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3)茶园生态化。运用生态学理论,以茶树为主体,合理配种其他生物种群,以求种群间协调、共生、互补。使茶园的光照、热量、水分、土壤肥力和动植物种群、微生物种群,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最高的生物产量和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奠定基础。
(4)茶园机械化。机械化是现代茶园管理的重要手段。茶叶生产季节性强,需要劳动力多而集中。采用机械作业,可以缓解茶叶采摘、修剪、茶园中耕、施肥、灌溉及病虫草害防治等作业中人力资源消耗,提高作业效率和稳定性,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2.现代茶园对土壤、空气和水质量有什么要求?
环境的污染状况对茶树生长及干茶污染物积累的影响很大,因此现代茶园对建设环境的要求最低应满足无公害茶园标准。根据农业行业标准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对无公害茶园的土壤、空气、水质、周边环境有如下要求。(1)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茶园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mg/kg)
注: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总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为表内数值的一半。(2)空气环境质量要求。茶园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茶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注:日平均是指任何一天的平均浓度;1h平均指任何小时的平均浓度。(3)灌溉水质的要求。茶园灌溉水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无公害茶园灌溉水质标准
3.茶树种植对土壤性状有何需求?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和效益。因此,在茶树种植前,应根据茶树喜酸、喜湿、喜肥、喜松深等特性,合理选择茶园土壤。
酸碱度(pH)是选择宜茶土壤的首要条件。茶树一般在pH4.0~6.5的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中生长状态良好,其中最适宜pH范围为4.5~5.5。因此,新垦茶园时,应掌握土壤酸碱度情况。实践中,可以根据地面上是否有酸性指示植物杉木、马尾松、油茶、映山红等来判断该土壤是否宜茶。
茶树喜湿、怕涝,指的是茶树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水分,一般要求年降水量至少在800毫米以上,茶叶生长季节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空气的相对湿度70%以上。但是,如雨水过多,特别是土壤积水,会导致茶树根系发育不良,严重的引起烂根直至茶树死亡。因此,茶园土壤还要求地下水位低,一般要求在1米以下。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或者由水田发展而成的茶园,四周和中间要开掘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通气性。
茶树的根系发达,正常生长的5年生茶树,其主根可深入土中约1.5米,特别在土层65厘米左右范围,根系分布最密。因此,要求茶园土壤土层深至少在60厘米以上,并且底土无硬层。适宜的茶园土壤类型是壤土和沙质壤土,这种土壤蓄水、排水、保肥和通气等性能良好,茶树生长健壮,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香气高长。土壤过沙,则蓄水、保肥、保温能力弱;土壤粘性太重,则通气性差,不利于水分和养分传输。
4.我国茶园土壤的类型有哪些?
我国茶区辽阔,茶园土壤类型众多,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紫色土、潮土和高山草甸土等。不同类型茶园土壤是成土母质、气候、地形和长期生产活动影响的综合结果。不同类型的土壤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理化性质和肥力演变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培肥土壤,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砖红壤呈砖红色、砖黄色、棕红色和暗红色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南、雷州半岛,滇南及台湾南部等低海拔热带地区。由于砖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条件下,各种母质进行强烈的脱硅富铝化作用和生物风化形成的,其土体中铁、铝、锰大量积累,而钾、钙、镁大量淋溶损失,导致土壤缺钾、缺镁明显。同时土壤富铁、铝,对磷的固定能力强,有效磷含量相对较低。
赤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部、广西、福建和台湾南部,以及云南德宏、临沧地区的西南部。赤红壤是在高温、高湿南亚热带雨林条件下,母质经过强烈脱硅富铝化和生物物质迅速转化过程所形成的富铁铝性土壤。与砖红壤茶园土壤相比,富铝化过程强度和生物富集强度要弱。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均很低,钾和镁含量也不高。
红壤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的主要茶园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阔丘陵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北部和浙江、贵州、四川、安徽省南部地区。红壤是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母质经中度富铝化和生物风化作用下形成的。这类土壤养分因母质不同差异极大,在大部分山地丘陵地区母质以片麻岩、花岗岩、流纹岩、凝灰岩以及玄武岩等为主,土质好,养分丰富;在海拔400米以下是以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黏重、养分含量低。
黄壤呈黄色或腊黄色,主要分布在亚热带较潮湿的高山上,其中以四川、贵州最为集中,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浙江、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主要以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砂页岩、凝灰岩等为主。黄壤一般土层深厚,土体疏松,透水性较好,有机质含量较高,营养元素含量丰富。
黄棕壤是我国江北茶区的主要茶园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及陕西、甘肃、河南等北亚热带地区。这类土壤矿质养分含量高,有效钾一般在80毫克/千克以上,有效镁60毫克/千克以上,磷的固定能力低,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红黄壤。
棕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及河北省的南部。棕壤是在暖温湿润和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只有酸性母岩区发育的棕壤才能种茶。棕壤茶园土矿质养分丰富,钾、镁、磷含量高,有机质丰富。
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江西、浙西山区及福建浦城、三明和龙岩丘陵地区等,这类土壤养分含量较丰富。
潮土和高山草甸土发展的茶园面积较小,但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茶树生长良好,特别是高山草甸土一般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由于山高,气温低,降雨量多,空气相对湿度大,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丰富,土体疏松,是生产名优茶的重要土壤资源。
5.茶园土壤肥力指标有哪些?
茶园土壤的肥力指标很多,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等。目前,生产上用得较多的主要是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
茶园土壤的物理指标主要是指有效土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茶园土壤的大量调查和试验研究表明,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的有效土层深度至少应在1米以上,其中表土层深度应在25~30厘米之间,心土层深度应在30~40厘米之间,底土层深度应在30~35厘米之间。表土层的土壤容重在1.0~1.2克/厘米³,总孔隙度为55%~60%,其中有效孔隙度25%~30%,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总含水量的80%左右。土壤固、液、气的三相比例在45~50:30~35:20~25之间,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的比例在30~50:25~45:20~30之间。
土壤化学性质中,除土壤酸碱度外,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N、水解N、有效P、交换性K以及有效Ca、Mg、S、Cu、Zn和B等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也十分重要。一般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要求pH在4.5~5.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大于2%,全N量0.1%以上,阳离子交换量在10厘摩尔(+)/千克以上,碱解N、有效P、交换性K、交换性Mg、有效S、有效Zn、有效Cu的含量分别在100毫克/千克、20毫克/千克、100毫克/千克、50毫克/千克、50毫克/千克、2.0毫克/千克和1.0毫克/千克以上,土壤Ca/Mg比在5~12之间,活性铝在3~5厘摩尔(+)/千克之间。
此外,要求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国家的卫生质量标准。在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茶园生产环境条件》规定茶园土壤中,铅、铬、铜、砷、汞和镉的含量按总量计,应分别低于250毫克/千克、150毫克/千克、150毫克/千克、40毫克/千克、0.3毫克/千克和0.3毫克/千克。(未完待续……)
来源/《徽茶》2023年4月刊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